a girl wearing eyeglasses while reading a book

23個DSE文憑試必讀-文言文虛字

所有文言文字詞都可以分為實詞及虛詞。按照現代語法的定義而言,實詞是指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,表示實在的意義的詞語,例如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、數詞及量詞等。詞類活用、一詞多義、古今異義及通假字等情況可謂使不少學生頭昏腦脹。

什麼是文言虛字呢?文言虛字就是文言文的虛字。所謂文言文,就是古代漢語;如果詳細地說,文言文不完全是古代漢語,只能說是大致一樣。虛詞很多時候都沒有實際詞義。虛者,空而抽象,不真實。它不表示實在的意義,而是跟句子的語法結構息息相關。介詞、連詞、助詞、歎詞及擬聲詞等都屬於虛詞的範疇。

虛詞出現率高,而且用法靈活多變,他們不能搬字過紙,而是必須要真的理解文章或者句子的內容,明白虛詞在當中所起的作用,才可以獲得分數。

  • 有兩件事情是平行連貫的,中間用“而”字連接起來
    • 例如:偉大而光榮。
  • 用來連接肯定和否定兩方面
    • 例如:人老而心不老。死而不朽。
  • 用來連接因果關係
    • 例如:我們為保衛世界和平而努力。
    • 例如:以身作則。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。
  • 表示一個界線
    • 例如:三尺以上。五年以後。
  • 表示一種擴展
    • 例如:在一縣、一省以至全國范圍內推廣。
  • 表示因果關係
    • 例如:生產發展非常快,以致工作有點跟不上。
    • 以至
      • 一般表示時間程度、範圍上的遞升或遞降直到”的意思;
    • 以致
      • 是表示事物發展的結果的,有“因此而造成”的意思。
  •  表示處所
    • 在、到、從
    • 例如:光榮歸於勝利者。
  •  表示原因
    • 對於、由於
    • 例如:勇於負責。有益於人。
  •  表示比較
    • 例如:功大於過。
  •  表示被動
    • 例如:日本女排敗於中國女排。
  •  表示動作
    • 例如: 若所市於人者。
  •  乎
    • 例如:出乎意料(就是出於意料之外)。合乎規律(合於規律)。這種用法是古代漢語的習慣。
  • 順接連詞
    • 於是
    • 例如 : 於是入朝見威王
  •  憑藉、按照、依照
    • 例如:因地制宜。
  •  因為
    • 例如:因噎廢食(因為吃東西噎住了,以後就不敢再吃飯了)。
  •  
    • 例如:熱則漲,冷則縮。
  •  表示對比,可以翻譯成“卻”
    • 例如:工人是以做工為主,學生則是以學習為主。
  •  列舉原因和理由
    • 例如:一則支援了農業,二則發展了生產。
  1. 然而
  • 但是、不過、可是
    • 例如:他們失敗了多次,然而並不灰心。
  • 是、對、是的、對的……一般、…….似的
    • 魯孔丘之徒與? 對曰: 然。
  • 縱然,縱使
    • 例如:縱有千山萬水,也攔不住英勇的勘探隊員。縱然今天下雨,我們也要趕到工地。即使明天下雨,我們也要去。
    • 要注意,“縱然”和“雖然”的意思不一樣。
      • 雖然
        • 是有那件事情
      • 縱然
        • 是還沒有那件事情
      • 如“雖然今天下雨,你還是來了”,“縱然明天下雨,我還是要去”,這裡如果把“雖然”和“縱然”調換一下,那就錯了。
  •  如果,要是
    • 例如:如不及早準備,恐怕來不及。
  •  
    • 例如:突如其來。
  •  如同
    • 例如:愛社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臨大敵。如魚得水。
  •  比得上,比不上
    • 例如:我不如他(我比不上他)。耳聞不如目見(耳朵聽見,比不上眼睛看見)。
  •  依照、順從
    • 例如:如期完成。如意算盤。
  •  舉例
    • 例如:各種體育活動如游泳、球賽,等等。
  •  如果
    • 例如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
  •  如同
    • 例如:旁若無人。若無其事。
  1. 倘、倘若、倘然
  • 差不多。“倘”當“如果”講。
    • 例如:倘有困難,當再設法。倘然你不相信,我帶你去看。
  1. 況且、何況
  • 更進一層
    • “尚且”跟“何況”常常是相互照應的。
    • 例如:上海地方大,況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,怎麼能找到他呢?當年在艱苦的歲月裡,尚且堅持鬥爭,何況現在是大好形勢,還怕什麼呢?
  • 以便。即達到某種效果。翻成白話有“好”的意思(但位置不同)。
    • 例如:特此公佈,俾眾周知(讓大家好知道)。會議引發大量文件,以便參加會議的人參考(讓參加會議的人好參考)。
  1. 尚、尚且
  •  還要
    • 例如:尚待研究。
  •  先說一件更重要的事情,讓它來襯托下文。
    • 例如:這麼冷的天,大人尚且受不住,何況是小孩。
  •  如同
    • 例如:為國家而死,雖死猶生。
  •  還、尚且
    • 例如:事情相隔二十年,記憶猶新。
  • 徒然
    • 例如:徒勞無功。不看見敵人就放槍,徒然浪費子彈。
  1. 幾乎
  • 差點兒
    • 例如:我幾乎不相信我的耳朵。雪後路很滑,我幾乎摔倒。
  • 到了極點
  • 至少、最少
  • 至遲、最遲
    • 例如:歡迎之至。至少也要五千元。至少也要做到自給自足。至遲在十天內趕到。
  • 沒有任何
    • 例如:莫大的光榮(沒有什麼光榮比這更大的)。莫名其妙(原意是說不出其中的奧妙。為什麼說“莫名其妙”不說“莫明其妙”呢?因為這是古代漢語的習慣用法,所以沒有改)。
    • 例如:愛莫能助。
  • 不要
    • 例如:你老人家莫去。
  1. 勿別
  •  不要的意思
    • 例如:請勿吸煙。
  •  他的、她的、它的
    • 例如:各得其所。
  •  他、她、它
    • 例如:促其早日實現。
  •  那個、那樣
    • 例如:不勝其煩。不堪其言。不乏其人。
  •  
    • 例如:求之不得。言之成理。總之。
  •  只是湊字數,說不出什麼意思
    • 例如:久而久之。
  •  的、得
    • 例如:光榮之家。原因之一。三分之一。
  • “之”字在有的地方可以換成“的”字,但是有的地方不能換。如“亞洲國家之一”,“先進單位之”,這兩句的“之”字就不能換成“的”字。
  • 之所以
    • 表示追究原因。
      • 例如:鬥爭之所以勝利,首先是由於黨的正確領導。
  • 有“的”的意思(位置不同)
    • 例如:各盡所能(各人盡力做他能做的)。聞所未聞(聽見從前沒聽見過的)。
  • 也是有“的”的意思,與後面“的”字相應
    • 例如:我所認識的人(這的“所”字也可以去掉)。
  • 表示被動
    • 例如:我深深地他所感動(這句裡的“為”可以改成“被”,把“所”字去掉)。
  •  的
    • 例如:強者。弱者。

   “者”和“所”有什麼不同呢?
這兩個字雖然都有“的”的意思,但是“所”只管動詞,而“者”不一定管動詞。

  • 一類人。如果用在壞的方面,有“分子”的意思
    • 例如:共產主義者。馬克思主義者。帝國主義者。修正主義者。
  • 用在數目字後面,指上文所說的事物
    • 例如:二者必居其一。
  • 用在“前”字或“後”字後面,也是指上文所說的事物
    • 例如: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對立的,前者是後者剝削的對象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